輔導解碼(2)─尋求心理輔導的十個普遍原因
筆者在不同場合也曾被問及,一般尋求心理輔導之原因是什麼。因他們正考慮自己或身邊關心的人,是否需要尋求幫助。以下我嘗試例出十項普遍尋求心理輔導的原因及常見例子。如果你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希望以下所提出的可以幫到你。
1. 自覺問題解決不了
有些人在兩段感情中跌盪徘徊,不知怎樣取捨伴侶和情人,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當中,新歡舊愛倆難忘,自覺對雙方也有愛和責任,感到非常困擾,不知如何選擇,有些甚至已出現了情緒、焦慮或睡眠等問題,更甚的是想一死了之
。
2. 覺得身邊的人很煩、很討厭或很難相處
一些有強迫思想或焦慮很高的人士,身邊的家人或同事感到他們的要求非常高,很難達到他們的標準,但他們自己不覺得有問題,反而會因身邊的人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而非常失望或大發雷霆,從而產生很多人際上的磨擦和衝突。另外,亦有些中年女士已不知怎樣面對感情已變淡的丈夫和每晚上網打機至半夜的兒子,心中積壓著的失望、沮喪和憤怒已到了一觸即發、忍無可忍的地步。
3. 想知道問題是否很嚴重
有些人發覺最近心情很低落、失眠、胃口不好、集中能力和記憶變差,在網上看到一些資訊後,擔心自己是否已患上抑鬱症,可能很嚴重,又想到自己是否需要看精神科醫生服藥才可痊癒?另外,亦有一些家長因兒女被評估有過度活躍或學習障礙等問題,因擔心兒女的問題可能很嚴重,內心感到很徬徨,不知怎樣做才是對兒女最好,故想尋求專家進一步的意見;更甚的是有一些父母,因未能接受兒女出現問題的事實,而把兒女出現問題的成因歸咎於對方,需要接受心理學家的調解和心理教育。
4. 問題不容易跟別人提及
有些中年男士出現了不舉的情況,看過秘尿科醫生後排除了生理因素,感到自己的不舉問題是因為心理壓力所引至,雖然服用了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以及早洩的藥物,也未能完全進行或享受正常的夫婦性生活,每晚睡覺也感到不知怎樣面對妻子可能提出行房的要求,經常要想出藉口推卻,感到非常苦惱,但又恥於跟別人開口述說自己的苦況。
5. 藥物解決不了
雖然我們知道藥物可幫助緩解精神、情緒、焦慮或失眠等問題,但在受困擾人士心中往往也有一些心結未能解開,雖然服了藥,但其生活、工作或關係等問題亦未能迎刃而解,心中感到很苦惱,又生怕自己長此下去對藥物產生依賴。另外,亦有些問題的性質藥物治療可能是輔助性,而心理治療才是主要的幫助,如婚姻關係或性格問題等。
6. 更深層了解自己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童年對他們有不能磨滅的陰影,生命中有一些「未了的事」總是纏著他們,但又苦於不完全清楚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怎樣影響著他們,故想透過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治療師打開自己的心窗,探索自己的過去,好像為自己的心靈進行一次大手術,深入了解自己的成長,從而解通人生際遇,
擺脫過去的枷鎖 。
7. 找出問題根源
有些人不能長期逗留在同一份工,每隔半年至一年就轉工,總覺得每一份工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有的感到懷才不遇、有的和上司下屬合不來、有的甚至感到被同事針對。另外,亦有些人很想結婚,客觀條件很好,亦不難尋找拍拖對象,但不知為什麼總是拍拖到某個階段便會分手,不能開花結果。
8. 改善社交關係和工作能力
有些人希望可以學習一些新的認知、行為或社交技巧,學懂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有效和健康的減壓方法、時間管理的掌握、與及多了解在人際相處中的竅門,從而改善人際關係或提升工作能力。
9. 學校、工作或教會建議
有些學生出現了學業、操行、朋輩相處或情緒等問題,學校建議進行心理輔導。在工作方面,有些上司發現下屬出現了工作效率或團隊關係的問題,故建議下屬尋求心理輔導的幫助,希望從而改善工作關係和提升工作效能。另外,教會一般會建議準婚人士進行婚前輔導,幫助他們好好準備進入婚姻階段和減低新婚適應;又或教會會建議一些觸犯了教會紀律的人士進行心理輔導,從而改過自新及再次投入教會的生活。
10. 涉及法律事宜
有些人因為涉及一些刑事案件,法庭的判刑是強制他們進行心理輔導,例如性罪犯或有暴力傾向人士。另外,亦有些人的刑事案件正在審訊中,律師建議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去改善自己的問題,從而向法庭表示自己有悔意。
相信以上已列出一般尋求心理輔導的原因,但一個人最終是否會去求助,還會受一些影響其求助願意的因素所決定,可包括:
(a)這人在工作效能、家庭或人際關係受困擾的程度和迫切性,以致他覺得必須要及早解決這問題;
(b)這人是否預備好面對其問題及可能解決其問題所帶來之後果;
(c)對心理輔導是否有正面的印象。
故一個人最終是否會選擇去到輔導室與心理學家傾談其問題,當中可能會經歷過很多掙扎和身邊不少人的勸勉及鼓勵才行,而他亦必須要有相當的勇氣才會踏出這一步,故每一個願意來到輔導室求助的人也是值得尊敬和重視的。
原載於誠信綜合治療中心通訊,略作修改。
(a)這人在工作效能、家庭或人際關係受困擾的程度和迫切性,以致他覺得必須要及早解決這問題;
(b)這人是否預備好面對其問題及可能解決其問題所帶來之後果;
(c)對心理輔導是否有正面的印象。
故一個人最終是否會選擇去到輔導室與心理學家傾談其問題,當中可能會經歷過很多掙扎和身邊不少人的勸勉及鼓勵才行,而他亦必須要有相當的勇氣才會踏出這一步,故每一個願意來到輔導室求助的人也是值得尊敬和重視的。
原載於誠信綜合治療中心通訊,略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