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礙開欣--認識性格障礙
譚日新博士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在工作或私人關係上,我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人,剛相處時好像與一般人無異,當中有些還讓我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但過了一段時間後,發覺很難融洽相處,我們會懷疑這些人的性格是否有問題。在心理學當中,到底有沒有一些性格問題的討論呢?在以下筆者會為大家簡介何為性格障礙 (或稱為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s)。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在工作或私人關係上,我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人,剛相處時好像與一般人無異,當中有些還讓我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但過了一段時間後,發覺很難融洽相處,我們會懷疑這些人的性格是否有問題。在心理學當中,到底有沒有一些性格問題的討論呢?在以下筆者會為大家簡介何為性格障礙 (或稱為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s)。
性格是什麼?
(a) Personality一詞來自拉丁語persona,古希臘戲劇演員所戴的面具,用來表達人有不同個性(Bustos, Malolos, Ramirez, Ramos
& Orosa, 1999)。
(b) 跟據心理學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of Psychology)的定義,性格是指人「在思維,情 感和行為模式的個體差異」(Kazdin, 2000)。
(c) 雖然不同心理學家有不同定義,但我們知道「性格」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使我們獨一無 二的,並塑造我們如何理解他人和決定我們與世界之互動關係。
什麼是性格障礙?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DSM-5》,性格障礙是20大類情緒精神障礙的其中一種,正如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其中兩種。
性格障礙是一種心理行為模式
DSM-5指出,性格障礙是形容一個人擁有一種「持久、廣泛、穩定和無彈性」的內在經驗及行為的持續模式。此模式的問題可出現於下列兩種或以上的領域:
(1)認知 (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及詮釋方式)
(2)情感(即情緒反應的範圍、強度、不穩定性及恰當性)
(3)人際關係的功能
(4)衝動控制
而這模式
最初可出現於青少年期或成人早期;
可為其帶來交友、婚姻、家庭、學業或工作上的嚴重問題;
(a) 不是其他精神病/情緒病的病癥 (例如有些雙極情緒病患者病發時會有狂妄自大的表現和思想,與自戀型性格障礙人士相似);
(b) 不是由其他精神病/情緒病所導致 (例如有些抑鬱症患者在病發時不想與人交往,跟迴避型性格障礙人士相似);
(c) 不是因為濫用藥物引起
(例如一些人服用毒品後性情大變);
(d) 不是身體疾病所引起
(例如一些人中風後因腦部受損而產生性格改變);
(e) 所表現出的情緒、思想和行為亦不符合其所處的文化背景 (例如有些表演型性格障礙人士日常的衣著,跟社會一般人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出入)。
性格障礙的分類:
DSM-5把性格障礙歸類為下列三大組別和十種類型:
A組別:奇怪異常類─偏執型(Paranoid)、分裂樣(Schizoid)和分裂型(Schizotypal)。
B組別:情緒不穩類─反社會型(Antisocial)、邊緣型(Borderline)、表演型(Histrionic)和自戀型(Narcissistic)。
C組別:焦慮畏懼類─迴避型(Avoidant)、依賴型(Dependent)和強迫型(Obsessive-Compulsive)。
當有一些不能歸類在上述的分類時,DSM-5會把其歸入「其他性格障礙」。
患病率
DSM-5指出,整體性格障礙在美國的患病率為9.1%,一個人可同時擁有超過一種性格障礙,而細分的患病率則為:
性格障礙
|
患病率
|
性格障礙
|
患病率
|
性格障礙
|
患病率
|
A組整體
|
5.7%
|
B組整體
|
1.5%
|
C組整體
|
6.0%
|
偏執型
|
2.30%
|
反社會型
|
0.2-3.3%
|
迴避型
|
2.4%
|
分裂樣
|
4.90%
|
邊緣型
|
1.6-5.9%
|
依賴型
|
0.49-0.6%
|
分裂型
|
0.6-4.6%
|
表演型
|
1.84%
|
強迫型
|
2.1-7.9%
|
自戀型
|
0.0-6.2%
|
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9年的世界精神健康調查指出一些國家的性格障礙患病率為:
國家
|
A組
|
B組
|
C組
|
整體性格障礙
|
哥倫比亞
|
5.3%
|
2.1%
|
3.6%
|
7.9%
|
黎巴嫩
|
4.2%
|
1.7%
|
2.9%
|
6.2%
|
墨西哥
|
4.6%
|
1.6%
|
2.4%
|
6.1%
|
尼日利亞
|
1.6%
|
0.3%
|
0.9%
|
2.7%
|
中國
|
3.1%
|
1.3%
|
1.4%
|
4.1%
|
南非
|
3.4%
|
1.5%
|
2.5%
|
6.8%
|
美國
|
4.0%
|
2.0%
|
4.2%
|
7.6%
|
西歐
|
1.1%
|
0.4%
|
1.2%
|
2.4%
|
成因
如其他精神障礙,是多重因素的組合,包括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 (Millon, 2000)。
環境因素
可包括童年創傷、虐待、家中強烈的情感表達、同輩關係的影響等所引致。
遺傳因素
學者Torgerson (2009)的研究指出,遺傳率(heritability)按次序為
性格障礙
|
遺傳率*
|
邊緣型
|
0.61
|
強迫型
|
0.60
|
表演型
|
0.59
|
自戀型
|
0.56
|
依賴型
|
0.56
|
分裂型
|
0.54
|
分裂樣
|
0.43
|
迴避型
|
0.42
|
反社會型
|
0.41
|
偏執型
|
0.34
|
*數字愈大表示與遺傳的關係愈大。
拆解性格障礙
以下是總結DSM-5提到不同性格障礙的特點:
DSM-5指出有專家相信A組性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是同一譜系上之障礙,只是在程度上和定義上有分別。
A組性格障礙特點*
偏執型(Paranoid)
很難相信他人,易生猜疑之心,往往把別人的動機理解為帶有惡意。雖然沒有證據,懷疑他人在剝削、傷害、或欺騙自己,甚至懷疑朋友、同事或配偶的忠誠。對他人的侮辱或傷害一直耿耿於懷,不予寬容。當感到個性或聲譽受打擊,會很快作出憤怒回應或反擊。
分裂樣(Schizoid)
脫離社交,在情感表達上很有局限或冷淡。患者孤僻,除了至親家人,沒有親密或知心朋友,也自覺沒有這個需要。很少對活動感到有興趣,包括不願意與他人發生性行為,總是選擇獨自活動。對周遭的事情缺乏感受,不在乎別人對他的批評、鼓勵或感受。
分裂型(Schizotypal)
在親密關係中表現非常不自在,在感情表達上不適切,在認知和理解上有扭曲和有怪異行為。除了至親家人,缺少親密或知心朋友,在社交中不會因為熟絡了而減低社交焦慮。在感情表達上很局限,容易把事情解釋成有針對自己或有特別不尋常意義、迷信於超出常態的現象、不尋常的幻覺體驗、古怪思維與語言、猜疑或偏執觀念、和有古怪、特別的行為或外貌。DSM-5指出有專家相信A組性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是同一譜系上之障礙,只是在程度上和定義上有分別。
B組性格障礙
反社會型(Antisocial)
一直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在I5歲前已有品行障礙,不能符合社會一般對守法的要求;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經常說謊、使用假名或詐騙他人;做事衝動、不能事先計畫;易怒且容易與人發生爭執、打架或攻擊他人身體的行為;行事鹵莽、不顧他人或自身的安全;無法履行工作的責任或信守財務上的承諾;對他人作出傷害、虐待或偷竊而覺得無關重要或將其合理化;對所做之事缺乏懊悔之心。
邊緣型(Borderline)
在人際關係、自我形象、情緒和控制衝動上也不穩定。在人際關係上,會瘋狂地避免真實或想像中的被遺棄,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對別人的期望徘徊在「極好」與「極差」之間;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有著顯著和持久的不穩定;至少在兩方面有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例如:花錢、性濫交、濫用藥物、鹵莽駕駛或暴食等;會反復出現自毀或自殺的姿態、威脅或行為;由於過度易於對別人有反應而出現不穩定情緒;長期感到空虛;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出現與壓力相關短暫之妄想意念或嚴重的分離症狀。
表演型(Histrionic)
過度情緒化和追求他人注意。當自己不是處於外界注意的中心時會感到不愉快;與他人交往時往往帶有不合宜的誘惑性或挑逗性行為;總是利用自己外表來吸引他人注意;表現出迅速變換而膚淺的情感;說話風格空泛而缺乏細節;表現出戲劇化和過分誇大的表情;容易受他人或外在環境所影響;認為與他人的關係比實際更親密。
自戀型(Narcissistic)
需要他人肯定、 缺乏同理心和自我膨脹。對自我重要性的感受誇大;專注於無限的成功、權力、光輝、美麗、或理想的愛情等幻想中;相信自己「特殊」而唯一,只能被其他特殊或高地位人士所瞭解或共事;需要過多的讚美;強調頭銜,自命特權;在人際關係上會剝削他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佔有他人利益;缺乏同理心;往往妒忌他人,或認為他人在妒忌自己;雖然表面有傲慢的行為或態度,但內心卻容易受傷。
C組性格障礙特點
迴避型(Avoidant)
迴避社交、自覺不足和對負面評價極度敏感。因為害怕被批評、否定或拒絕而避開牽涉與人接觸的職業任務;除非確信會被人喜歡,否則不願與人交往;由於害怕被羞辱或被嘲笑,即使在親密關係中也顯得謹慎克制;在社交場合中過度專注於「被批評」或「被拒絕」的想法;因感覺自我能力或資格不足而對新的人際關係自我設限;相信自己社交能力笨拙、無吸引力、樣樣不如人;因可能造成尷尬而排斥參與任何新的活動。
依賴型(Dependent)
過度需要他人照顧,以致產生順從或依附行為並害怕分離。若無別人給予極度的指引或肯定,在日常生活上做決定有困難;需要他人為其生活的大多數方面擔當責任;因為害怕失去別人支持或認同,難以向人表示不同意見;獨自開始工作計畫或做事時有困難;為了得到他人的呵護及支持甚至甘願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由於十分害怕不會照料自己,獨處時會感到不舒服或無助;當某個親密關係中止時,急切尋求另一段關係來照顧及支持自己;不切實際地專注於「假如被遺棄時要照顧自己」的恐懼境況。
強迫型(Obsessive-Compulsive)
沉醉於次序、完美及操控上,甚至犧牲靈活、開放和效率。專注於細節、規則、表格、次序、組織或時間表,反而失去了活動的重點;事情要完成得十全十美,甚至妨礙工作的完成;不是由於經濟問題而過度投身於工作,因而放棄休閒活動及建立友誼;對道德、倫理或價值觀的事物,表現過份誠實、一絲不茍及無彈性,但這些行為不能以文化或宗教認同來解釋;不願拋棄毫無感情或紀念價值的舊物或非貴重物品;除非他人完全遵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否則拒絕將工作授權或與別人共事;對自己及他人的花錢風格十分吝嗇,金錢被當作災難來臨時的囤積之物;處世僵化而頑固。總結
不同類型的性格障礙當然有不同的困擾和出現的形態,但有一些地方是共通的,就是他們身邊的人往往會被其牢固的性格模式帶來不少困擾,引致交友、婚姻、家庭或工作上出現嚴重問題,而有性格障礙的人士往往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反而覺得問題在別人身上,直至產生很多人際關係的決裂後,經身邊一些信任的人不斷提點,才慢慢醒覺自己可能有問題,有些在勸喻下亦願意去求助。
假如你覺得以上所提及的太抽象,可回想一齣八十年代由米高德格拉斯所主演的美國電影《孽緣》(Fatal Attraction),當中描寫到一位已婚男士,偶遇一位女編輯並發生關係,不料從此被對方纏擾着,雖然男主角想跟她分手,但因她苦苦哀纏並以死相脅,關係就不斷拖拖拉拉下去,後來男主角最終想跟她決絕地分開,這女子因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便跟蹤男主角並騷擾其家人。雖然邊緣型性格障礙的人士出現的方式可以很不一樣,但這女主角擁有不少邊緣型性格障礙人士的特徵,例如:極力避免被拋棄、不穏定緊張的人際關係、重複的自殘行為、情緒起伏不定、不恰當的強烈憤怒和短暫的多疑思想等。希望這個例子,可以令大家能具體明白多一些性格障礙帶給自己和他人的困擾,實在不容忽視。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以上談及的性格障礙與一般性格問題可以有很大分別,例如一個人有抑鬱情緒不代表一定有抑鬱症。故此,以上的資料是希望讓大家明白性格障礙人士的特徵和需要,而臨床上的判斷,需要有經驗的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去進行。
參考資料: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Rev. ed.). Washington , DC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Bustos, A.S., Malolos,
N.I., Ramirez, A.E., Ramos, E.C. & Orosa, M.A. (1999).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Katha Publishing Co, Inc.
Huang, Y.Q. et al. (2009). DSM-IV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the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5:
46-53, doi: 10.1192/bjp.bp..108.058552.
Kazdin, A.E. (Ed).
(2000).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orgersen, S. (2009). The nature (and
nurtur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0, 62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