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從「逃學威龍」到「五個小孩的校長」─淺談香港學生學習困難

譚日新博士 (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逃學威龍」是周星馳在1991年主演的電影,故事是講述他是一名二十八歲的警員,假扮中學生在學校偵破及瓦解了一個犯罪集團,當中描述他學習上的困難和不想上學的情況,過程中當然離不開周星馳電影的一些特色,例如緊張刺激、動作和搞笑等。但在現實中的「逃學威龍」則不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模樣,是夾雜著學童、家長和學校的困難、眼淚和辛酸而形成的。 逃學概況 研究顯示,學童不想上學的數字近年有上升的趨勢。而這亦吻合筆者觀察到近年在這方面求助的個案增多。另外,研究亦指出不想上學的以中學生比小學生為多,當然這也不難理解。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學生比中學生較願服從權威,因這發展階段的兒童的特性是較聽話,很想得到家長和學校老師的讚許。縱使有些小學生心裏不想上學,一般來說,他們的年紀還未膽敢真的曠課。但當他們去到中學階段時,就開始因著不同的原因而真的不上學了。因青少年期當中身體、情緒、思想及人際關係起了很大變化,故中學生不想上學的原因可以包括繁重的功課壓力、朋輩的問題和影響、家庭問題、感情問題、自我形象問題、性傾向發展的問題、校園欺凌、沉迷上網、吸毒、社交焦慮或情緒精神問題等。 綜合例子:分析及出路 例如:一個學生自小性格比較怕事,不懂表達自己的需要。在家中父母不需要他提出,凡事已自動為他安排妥當;他只需在學習上達到一定的成績,家長已很滿意。小學階段沒有大問題,及至上中學後,因不懂與人相處而被同學欺凌。他不知怎樣面對,起初亦沒有向老師或父母提及,只是每天也說不想上學。在家開始不想完成功課,只想在房間上網打機和看電影,直至深夜不願睡覺。每天早上不願起床,要不是遲到,便索性不上學。父母每天早上起來也要和他爭持一番,上學還是不上學? 父母深覺兒子自上了中學開始不「聽話」,沉迷打機和無心向學,覺得他變壞了。學校方面,開始接觸家長要求注意其兒子曠課問題。學校社工跟他傾談及與班上其他學生瞭解事件始末,發現他已被班中一些同學欺凌了一段時間。 這是個常見個案的綜合例子,反映了一個學童不想上學的複雜成因和當中牽涉的人和事。如果要幫助不願上學的學童,家長可多與子女溝通,不宜妄下判斷,不能簡單以「不聽話」、「打機」和「無心向學」等去理解他,必須細心聆聽子女的心聲,或許會發現一些我們從沒想過的...

輔導解碼(2)─尋求心理輔導的十個普遍原因

譚日新博士 (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筆者在不同場合也曾被問及,一般尋求心理輔導之原因是什麼。因他們正考慮自己或身邊關心的人,是否需要尋求幫助。 以下我嘗試例出十項普遍尋求心理輔導的原因及常見例子。 如果你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希望以下所提出的可以幫到你。 1. 自覺問題解決不了 有些人在兩段感情中跌盪徘徊,不知怎樣取捨伴侶和情人,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當中,新歡舊愛倆難忘,自覺對雙方也有愛和責任,感到非常困擾,不知如何選擇,有些甚至已出現了情緒、焦慮或睡眠等問題,更甚的是想一死了之 。 2. 覺得 身邊的人 很煩、很討厭或很難相處 一些有強迫思想或焦慮很高的人士,身邊的家人或同事感到他們的要求非常高,很難達到他們的標準,但他們自己不覺得有問題,反而會因身邊的人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而非常失望或大發雷霆,從而產生很多人際上的磨擦和衝突。另外,亦有些中年女士已不知怎樣面對感情已變淡的丈夫和每晚上網打機至半夜的兒子,心中積壓著的失望、沮喪和憤怒已到了一觸即發、忍無可忍的地步。 3. 想知道問題是否很嚴重 有些人發覺最近心情很低落、失眠、胃口不好、集中能力和記憶變差,在網上看到一些資訊後,擔心自己是否已患上抑鬱症,可能很嚴重,又想到自己是否需要看精神科醫生服藥才可痊癒?另外,亦有一些家長因兒女被評估有過度活躍或學習障礙等問題,因擔心兒女的問題可能很嚴重,內心感到很徬徨,不知怎樣做才是對兒女最好,故想尋求專家進一步的意見;更甚的是有一些父母,因未能接受兒女出現問題的事實,而把兒女出現問題的成因歸咎於對方,需要接受心理學家的調解和心理教育。 4. 問題不容易跟別人提及 有些中年男士出現了不舉的情況,看過秘尿科醫生後排除了生理因素,感到自己的不舉問題是因為心理壓力所引至,雖然服用了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以及早洩的藥物,也未能完全進行或享受正常的夫婦性生活,每晚睡覺也感到不知怎樣面對妻子可能提出行房的要求,經常要想出藉口推卻,感到非常苦惱,但又恥於跟別人開口述說自己的苦況。 5. 藥物解決不了 雖然我們知道藥物可幫助緩解精神、情緒、焦慮或失眠等問題,但在受困擾人士心中往往也有一些心結未能解開,雖然服了藥,但其生活、工作或關係等問題亦未能迎刃而解,心中感到很苦惱,又生怕自己長此下去對藥物產生依賴。另外...

不易承受「生命」之痛──不育之心理打擊及適調

譚日新博士 (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虛擬個案 陳生和陳太爲四十多歲的專業人士,他們尋求輔導的原因是陳太近半年有一些抑鬱的徵狀,包括失眠、無胃口、體重減輕、心情低落、感到生存無意義等。細問之下,發覺他們夫婦過去一年有不少爭吵,近幾個月更進入了冷戰之中。 當詳細談及過去由認識到結婚時,他們表示自大學畢業後因要發展事業及考專業試,沒有放太多時間在談戀愛當中,直至 30 歲時才在社交場合認識對方和拍拖,因兩位皆為專業人士,工作非常忙碌,也享受各自的空間和希望能儲多點錢買樓才結婚,故他們在 34 歲那年結婚,預備婚後盡快「造人」。他們本以為在 35 歲前結婚便趕及生小孩,一切也在計劃中。誰不知,婚後兩年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也未能懷孕,之後去看婦科醫生,醫生說他們符合不育的條件,鼓勵他們求助於生殖醫學科醫生,作進一步之檢查。 他們在嘗試預約私家醫生時,發覺費用比他們想像的昂貴,而政府醫院的預約期則很長。經過幾個月的掙扎,他們始終對求助於「生仔醫生」有很多顧慮,亦看到城中名人四十多歲也能成功懷孕,故他們最終也沒有接受這個意見。他們聽朋友的意見轉而求助於中醫,經介紹下到國內去看一位資深中醫師,當中他們要在非常忙碌下,每週長途跋涉過關看醫生,經過服藥一年多後,也未能成功懷孕,他們開始覺得沮喪,因陳生是家中獨子,父母在有意無意之間也經常提及生小朋友的願望,陳太開始感到老爺奶奶給她很大壓力,不想見他們,只是在大時大節才勉強去吃一頓飯,而他們雙方也互相怪責起來,久不久便有爭執。 因忙於工作,過了一年左右,雙方已四十歳,好像已放下了生小孩子的念頭。再過了約一年,因看到朋友的小孩子很可愛,又開始想有自己的兒女,故他們再一次從新想到求助生殖醫學科醫生。數月後,經醫生詳細檢查後,發現他們身體基本上也沒有大問題,只是丈夫的精子量不夠。醫生解釋了一些可能的人工受孕方法給他們 ,包括常見的宮腔內人工受 精( IUI )和體外受 精( IVF )等。基於醫生的意見和兩個方法在收費上的分別,他們選擇了先嘗試宮腔內人工受精之方法。 在嘗試了三次之後,陳太懷孕了,而陳太亦因為知道自己是高齡產婦, 故跟上司商量停薪留職,專心養胎,可是,在懷孕約三個月時不幸流產。他們兩夫婦由懷着極大希望變為極大...

格礙開欣--認識性格障礙

譚日新博士 (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在工作或私人關係上,我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人,剛相處時好像與一般人無異,當中有些還讓我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但過了一段時間後,發覺很難融洽相處,我們會懷疑這些人的性格是否有問題。在心理學當中,到底有沒有一些性格問題的討論呢?在以下筆者會為大家簡介何為性格障礙 ( 或稱為人格障礙; Personality Disorders) 。 性格是什麼 ? (a)    Personality 一詞來自拉丁語 persona ,古希臘戲劇演員所戴的面具,用來表達人有不同個性 (Bustos, Malolos, Ramirez, Ramos & Orosa, 1999) 。 (b)    跟據心理學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 of Psychology) 的定義,性格是指人「在思維,情        感和行為模式的個體差異」 (Kazdin, 2000) 。 (c)    雖然不同心理學家有不同定義,但我們知道「性格」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使我們獨一無 二的,並塑造我們如何理解他人和決定我們與世界之互動關係。 什麼是性格障礙?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 DSM-5 》,性格障礙 是 20 大類情緒精神障礙的其中一種,正如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其中兩種。 性格障礙是一種心理行為模式 DSM-5 指出,性格障礙是形容一個人擁有一種「持久、廣泛、穩定和無彈性」的內在經驗及行為的持續模式。此模式的問題可出現於 下列兩種或以上的領域 : (1)認知 ( 對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及詮釋方式) (2)情感(即情緒反應的範圍、強度、不穩定性及恰當性) (3)人際關係的功能 (4)衝動控制 而這模式 最初可出現於青少年期或成人早期; 可為其帶來交友、婚姻、家庭、學業或工作上的嚴重問題; (a) 不是其他精神病 / 情緒病的病癥 ( 例如有些雙極情緒病患者病發時會有狂妄自大的表現和思想,與自戀型性格障礙人士相似 ) ; (b) 不是由其他精神病 /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