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8 起發佈的文章

從「濕疹殺人自殺」個案引起的思考─長期病患者的精神壓力及殺人後自殺現象

譚日新博士 (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今年 (2018) 在父親節 於 屯門發生的倫常慘案,一名 23 歲女兒殺了父母後自盡,報章說原因是因為女兒長期受濕疹折磨所引起,對於這宗悲劇筆者感到震驚和難過,由於不肯定傳媒的資料是否正確,不方便評論這宗個案,但當中引發筆者對「長期病患者的精神壓力」及「殺人後自殺現象」的 一點 思考。 長期病患者的精神壓力 研究顯示,身體長期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和醫療帶來的困擾外,也要承受不少精神壓力 和 心理困擾 ( 例如: Lee et al., 2007; Zhang et al., 2016) , 常見的有抑鬱和焦慮情緒,輕則會令人活得不安,重則會令人生無可戀。 而 本地調查亦發現以往不少老人病開始年輕化 ( 陳藝賢 , 2011) , 如 「 三高 」 - 即 血脂高、血壓高和糖尿高, 除了服藥, 病者需要調整生活的習慣,如要放棄喜歡的食物和勤做運動,這對一些只有 三十至四十 歲的中年人來說不容易,特別是他們當中有些很討厭 做 運動和喜歡吃東西,這會令他們感到生活質素下降,嚴重的甚至會形成情緒困擾。 而皮膚 的 長期病患,例如濕疹,研究顯示 ( 例如: Halvorsen, Lien, Dalgard, Bjertness & Stern, 2014) , 除了要承受皮膚痕癢及藥物的副作用外,因皮膚問題影響了外觀而降低了自信,有些甚至會逃避與人相處,而青少年可能會被人排斥、甚至欺凌,而早期成人更會影響擇偶和工作中待人接物的信心。另外,本地研究顯示幾類常見的長期痛症 ( 包括頭痛、頸痛、背痛及關節痛 ) 亦 與抑鬱有關 (Lee & Tsang, 2009) 。對於長期病患,服用的藥物有些也有可能會引起情緒或焦慮問題 ( 如對服用藥物有疑問, 應 請教 你的主診 醫生 ) 。故當我們關心身邊長期病患者時,除了要關心他們身體方面的需要,也要顧及他們心理、人際關係 、 甚或靈性方面的需要。另外,照顧長期病患者也會構成家人很大壓力, 本地 研究顯示,他們 患 抑鬱或焦慮比一般人高 ( 例如: Ho, Chan, Woo, Chong, & Sham, 2009) 。 事實上, 在心理學的領域,有一門 學 科 稱為 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