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8月, 2018 起發佈的文章

我為甚麼成為心理學家-寫給尋求職業方向的你

譚日新博士 (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我 們不時在電影、電視看到人找心理治療師傾談,多是睡在一張半臥床、閉目下進行,這給人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不少人也曾問過我,為什麼會從事心理治療的工作。事實上,成人早期其中一個重要人生發展任務 (Developmental Task) ,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而我在不同場合也曾跟年青人探討擇業的話題,以下讓我嘗試與大家分享我個人擇業的經歷和體會,假如你正在擇業,希望能對你有一點啟滴。 從學生到工作 我出生於基層家庭,父母因忙於「搵食」也不大懂得怎樣栽培我們,從小到大我讀書成績只是一般,唸的學校也不是什麼名校。記得小學時,我的志願是想成為一位科學家,及至中學,因老師、特別是理科老師的教導很用心,對我啟發很大、影響很深,我當時很想在大學主修理科,畢業後成為一位中學老師,希望可以把我所學教導學生,亦可將人生道理和福音信息傳給學生。結果我真的在大學選修了「 The Queen of the Sciences 」 ─ 即數學科,畢業後真的當起中學老師來,在那一年的經驗裏,我除了上課教書,最喜歡就是和學生「傾計」,可惜現實是作為老師實在有太多任務要兼顧,故當了一年後,在沒有想得很深入的情況之下,便轉去做行政工作,起初只是想做一段短時間,誰不知一做就是八年了。當中我發覺自己本身的性格不是非常適合做純行政工作,但當中也「操練」了不少弱點:做事更有條理和系統;學懂如何與上司、同事和下屬相處和合作;如何執行政策;與及語文的改進等,這都是我在社會工作中才學習到的功課,對我成長及日後輔導別人(特別是關於工作中的困難)有很大的幫助,非常寶貴。 從工作到神學院進修 因著我在教會的事奉,接觸到一些精神病患者和有家庭問題的人,深深體會到他們的需要, 發現自己最想做的是與人「傾計」和助人渡過困難,經長時間考慮、祈禱和與家人商量後,我便辭去做了多年穩定之行政工作,全時間修讀心理輔導,因我深信心理學與信仰結合之重要性,選擇了在神學院進修。過程中,由以往讀理科轉至社會科學的心理輔導學和文科的神學,需適應和揣摩如何掌握這些學問,也要透過自己去見心理治療師,面對成長中的問題和突破性格上的弱點。因心理治療師除了知識和技巧外,最重要的一件工具就是自己,故必須把這件「工具」好好雕琢和打磨。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