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王子與公主」的煉成-淺談家庭中的自戀

譚日新博士 ( 誠信綜合治療中心    臨床心理學家) 虛構例子 長兄大明今年十五歲,讀中四,弟弟小明今年六歲,讀小一。他們生於小康之家,父母皆為專業人士,書香世代。在家庭中,他們自幼已被祖父母及父母視為寵兒,總覺得他們比別的小孩好看、聰明和聽話,不愧為其家族後裔。大明在小學時成績中上,初中還可以,但高中後因父母幫他選理科,不切合他的能力,結果成績一落千丈,大明因而不想上學,終日只想在家中打機、上網。父母因受過高等教育,感到很丟臉,已不停為他請補習老師,但也覺沒用,正考慮送大明到外國唸書以解決問題。而小明方面,他的成績雖名列前茅,但在學校經常被老師投訴有行為問題,如與同學相處不來、經常向老師告狀和動輒說不舒服而告病假等,父母都辯稱小明沒有問題,在家中一向很乖很好,還反指控學校老師因管教不善和處事不當,令升上小學後的小明出現不少問題,現正考慮為他轉校。 例子分析 從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可能不大了解大明的能力在哪方面,又或只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他身上(選理科),因而令大明想放棄學業;另一方面,他們否定小明的行為問題,只將所有責任怪罪學校。這種種的情況都反映了父母和家庭的「自戀」傾向影響了孩子的發展。而這些自戀的種子,亦在不知不覺中已埋藏在大明和小明的心田當中,並在學校的環境和與人相處時表現出來。假如這情況沒有改善,當他們長大後,會帶著不少自戀的心態去處事為人,屆時浮現的問題可能遠比現今更多更嚴重。以下讓我們了解什麼是自戀。 自戀的由來 自戀(Narcissism)一詞的由來,是希臘神話中一位叫Narcissus的男神,因自覺英俊而喜歡觀看在水池中自己的倒影,最終淹死在其中的故事。在心理學的討論當中,自戀可以是由健康(Healthy Narcissism)延伸到病態(Pathological Narcissism)。心理學家指出,健康的自戀在我們的成長中是需要的,因我們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自信。但不健康或甚至病態的自戀,則會有以下特徵。 自戀之特徵 自我中心、傲慢、將自己的需要誇大、自覺很獨特而只有某些境界很高的人才明白自己、需要極多的讚美、有一種應分感、缺乏同理心、會剝削/利用他人、妒忌他人美滿的婚姻或成就; 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但這些幻想往往跟自身現...